一是健全台帐,实行动态监管。做好重大危险源分级评估,对重大危险源增减、变更及时变更备案登记建档,通过登记、检查、核查等形式掌握重大危源分布情况及生产现状,对新增重大危险源及时纳入监控管理范围。
二是提高认识,升级作业管理。对重大危险源区域作业进行升级管理,督导各类危化品企业建立逐级审批制度,保证专人监督,确保做到万无一失。完善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设施,加强设备设施管理,确保各类安全防范设施设备有效运行。
三是开展检查,消除事故隐患。组织专门力量和相关部门对重大危险源开展一次全面诊断式检查。充分发挥专家作用,深入查找事故隐患,确保检查不留死角、不走过场,并按照“一企一档”要求建立检查档案。对查出的隐患,及时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,要求企业单位负责人按照时限,落实责任人,制定整改措施,进行限期整改。
四是完善预案,提高应急能力。督促、指导重大危险源单位根据自身行业特点,做好应急预案的编制、修订工作,并及时落实相关应急救援物资器材。通过开展应急演练,及时修订完善预案,不断提高自防自救能力,切实把安全监管落到实处。
|